"校巡通"――校园巡查管理新模式
谢雪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保卫处)
裘 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杭州全视软件有限公司)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学校就能稳定一方。同时,安全稳定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快速应变突发事件,妥然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意外事件对广大师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需要我们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加大巡逻监管力度,及早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校园巡查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最为直接的发现问题的方法,但如何提高校园巡查的效果、提高巡查质量,发现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能迅速、清楚、完整地上报以及及时、正确、有效地组织处置是需要我们着力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另外如何有效、客观地对巡逻队员进行监管、考核,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也是我们所关注的。
同时高校安全与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分不开的,社会对高校之间的安防协同、其他校园之间的安防协同、与公安之间的安防联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学校安保巡查工作现状
尽管引入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等系统能实现对固定区域的实时监控和全程录像,但是校园巡逻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最为直接的发现问题的方法。巡查队员常见的配置设备主要是对讲机和电子巡更棒,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正确的信息上报和对队员动态信息的的监管,所以在移动巡逻、突发事件实时监控、预警应急、人员的高效调度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以下瓶颈问题:
1、人员紧张,流动性大,保卫力量常显不足。指挥人员不能实时掌控巡逻队员分布情况,无法高效调度保卫力量,从而不能使有限的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降低了应急快速反应的能力。
2、虽然装有视频监控,但因经费、环境等各种因素不能全面覆盖整个校区,一般或多或少存在盲区,很难做到整个区域的监管,也无法及时反映并采集校卫队员在巡逻中发现的问题。这就在收集、处置、上报紧急重大情况时缺少现场信息和必要证据。
3、通讯设备单一,仅有普通对讲机。无法通过文字、图像等传达、获取直观准确的信息。
4、电子巡更系统虽然对巡查队员具有定点考勤功能,但因为巡更考勤点位是固定安装,且点位巡查信息是事后导入,对巡逻人员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实时性和连续性,无法做到全面、无缝管理。因而也无法对巡查工作作出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
5、教师、学生和学校监控指挥中心没有便捷的联络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应急互动网络,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群防群治的力量。
综上所述,学校安保工作急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更好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三、"校巡通"GPS校园巡查安保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当前安保巡查工作现状,如何有效提升校园巡查管理水平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指挥人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保卫处联合杭州全视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校巡通系统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地化解上述问题。它把整个校园巡查安保系统划分成三个架构层,如图1所示:
图1 校园安保系统三层架构图
各架构层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如下:
1、系统自动记录巡查队员当前和历史的巡逻记录(见图1中的①);
2、巡查队员可以将现场情况及时汇报到监控指挥中心(见图1中的②);
3、当校园内发生紧急情况或指挥中心需要调度人员时,通过"校巡通"平台发送调度指令(见图1中的③)到附近或相关巡查队员的终端,队员收到调度信息后,快速做出反应,奔赴现场,及时处理现场情况(见图中的②),并将现场情况和队员的巡逻记录实时上传到"校巡通"平台,便于领导决策;
4、对巡逻队员的超时停留、GPS 消失时间自动统计并记录巡查队员的巡逻行为,自动与事先设定队员巡逻区域、巡逻路线、巡逻点、守侯点以及到达、守侯、停留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见图1中的④)。
该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校巡通”总体功能结构图
校巡通系统由实时巡查、记录回查、现场媒体库、行为分析和后台管理5个部分组成。校巡通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几方面功能:
1、实时监控
运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对巡查队员的位置定位和轨迹记录,将巡逻队员的实时位置直观的反映在"校巡通"平台的卫星地图或平面地图上,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各巡逻队员的值勤情况,遇紧急情况可通过对讲机或通过平台发送指令进行调度,并查看其行踪。
图3 队员分布
2、记录回查
管理员通过"校巡通"的记录回查功能来查看某个/某些巡逻队员的历史值勤状况,实现了对历史巡逻记录的全程回放。
图4 记录回放
3、信息上传下达
当校卫队员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违规停车等情况时,用手持终端对违规车辆进行拍照,拍摄的照片通过 GPRS/3G 网络快速上传到"校巡通"平台上,图片内嵌地理信息及相应的照片描述,让决策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现场的状况",以利快速做出处理方法。如图 5 所示。照片中的GPS信息以及卫星时间都无法修改,提高照片的真实性。
图5 照片上传
监控指挥中心可以群发、单发的方式将照片、文字等图文信息内容发送给巡查队员,如将嫌疑人员照片、中心的各种指令直接通过系统平台下发到队员的终端设备上。发生紧急事件时,指挥中心可根据平台显示的队员实时分布情况针对性地调度邻近队员快速赶往事发地,处理并解决问题,以缩短路程时间大大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图6 指令下发
4、巡查区域和方式设定
系统可对每个巡查队员设置规定巡查区域、巡查点和巡查路线,并可规定巡查到达的时间、圈数等参数,要求队员按照设置好的巡查方式进行巡查。如固定巡查点方式可在地图上设置多个固定巡查点,并规定每个巡查点到达的时间。当队员沿着这些点进行巡逻时,系统自动记录、统计队员到达这些点的时间及两个巡查点之间的巡逻时长,巡查队员到达指定点时,终端将收到相应的提示信息,提醒巡查队员下一个巡查点和要求到达的时间。该功能可更好地替代现有电子巡更系统。
图7 巡查点设定
4、巡查队员行为分析
系统可判断GPS 信号丢失的时间和巡逻队员在某个点位停留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次数、时长,对超过设定时长的队员向其终端自动发出提醒,并在平台提示值班人员。
对规定巡查点的队员可自动提示下一巡查点,对规定巡查路线和巡查区域的队员越出规定路线、区域及值勤时间内的剩余圈数也能自动提醒。
系统可统计出当前或所有巡逻队员在学校内的巡逻密度情况,如图 8 所示。管理人员可按照当前校区内巡逻密度的分布情况重新制定校区内的巡逻计划,以达到"巡逻无死角,安全更到位"的目的。
图8 巡查密度
5、巡查队员绩效考核
对巡查队员的考核一直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缺乏客观公平的依据。校巡通系统能对巡查队员在规定点、线、面内、外的巡查强度、巡查密度、停留时间和现场治安情况的获知程度、执行力情况做自动统计,并以列表和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在系统中,如图9 。结合人工进行综合考评,使考核更科学、激励更有效。
图9 巡查强度柱形图
四、结束语
“校巡通”集成了移动互联、网络地图应用、即时调度和移动视频等多项技术,将电信级的多用户即传定位专业平台搬到校园技防中,并结合高校实际特别进行了优化处理。
它采用“即时LBS预测算法”的行为分析能简化人工管理,使得人员管理自治化和人性化;采用“无遗失即拍即传”技术的“拍立传”功能能将巡查人员发现的问题及时快速、完整地上报;采用“SCTP-GPRS即时调度技术”的应急系统能全方面满足高校应急调度的需要。
“校巡通”是一种全新的校园安全巡查管理模式,“校巡通”在高校的应用有利于我们实现对巡查队员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快速调度和交互,便于更好地发挥人员巡查作用。同时准确直观的现场信息,可为指挥员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校园安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使得反应更快速、调度更透明、处置更正确。
另外“校巡通”的应用,也为全员参与安保创造了便利条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校巡通"终端软件,加入校巡通平台。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等群体提供更为畅通的报警、预警渠道,有利于建立与师生的联动机制,增加大众参与积极性,实现群防群治,确保校园更平安。
随着科技进步,技防设施在安全保卫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应紧紧把握最新安防科技发展脉搏,以科技保平安、创新促平安,让科技成为助推我们平安校园建设的得力工具。
注:本文发表于《安防科技》杂志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