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管好“校园贷”

发布者:金燕发布时间:2021-04-15浏览次数:275


●“切实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渠道”可谓正当其时。“堵偏门”“开正门”,唯有疏堵结合,才能真正管好“校园贷”。

□邓海建

一味去“堵”,显然浇不息“校园贷”里的邪火。

最近,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透露,为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将重点推出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完善和落实大学生资助政策、坚决**不良校园贷行为、切实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渠道等四大举措,强化校园贷风险防范工作。“切实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渠道”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年来,“校园贷”引爆的校园惨剧,不说罄竹难书,也是触目惊心。看看“黑猫投诉平台”,挖坑设套的骗局从无止歇。“手续简单,流程快!”“无需利息!无需抵押!马上到账!”“专为学生解决资金问题!分期付,分期还,期限长!”五花八门的多头贷、刷单贷、裸条贷、培训贷、回租贷、美容贷……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总有一款能坑到他们。

事实上,早在2017年,监管层就已经明确禁止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信贷业务。不过,4年后的2021年,国家五部门再次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说到底,还是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互联网****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依旧向在校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公司7118家。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小贷公司的大学生贷款占比超过六成。

理论和现实都说明了一点:笼统地“暂停网贷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看起来雷霆万钧,却终究治标不治本。最硬核的道理是,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不是靠堵就能堵得住的。说得再明白一些,“校园贷”需要的是强监管,而不是匆忙按下“暂停键”。

大道不彰,小道必猖。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数量超过4000万,年轻一代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客观存在,且增长较快。这个客观需求,不是靠金融知识普及和“财商”教育能轻易消解的。因此,“切实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渠道”可谓正当其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是分两步实施的:一是各高校要正视大学生合理信贷需求,主动对接银行机构,配合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完善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必要消费等金融产品;二是配合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做好必要的校园信贷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权益。简言之,就是8个大字——开发产品、做好风控。

非法的、不良的,要严惩、要取缔;合法的、有序的,要引导、要监管。学校要有所作为,市场要有所不为。尤其是国字号商业银行,更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发规范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因势利导地加入“贷款冷静期”等功能。只要良币驱逐劣币,部分****公司诱导宣传、超前消费、高利率、暴力催收的把戏,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当然,这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深化银校合作,做好定制版的金融服务方案;亦要彰显小额、短期、普惠特征,严防过度授信,普及征信常识。此外,织牢政府的“资助网”,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这也是管好“校园贷”的配套功夫。

标本兼治、长效治理,这是不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的正途。一方面,固然要“禁止****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另一方面,还是要为大学生提供更稳妥的信贷消费服务。大学校园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身亦是最好的严防死守。一句话,“堵偏门”“开正门”,唯有疏堵结合,才能真正管好“校园贷”。